2025年8月27日晚至28日凌晨,俄罗斯军方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实施了一场广泛的空袭。此次行动的规模堪称宏大,乌克兰官方数据显示,俄方动用了数百架无人机以及数十枚导弹,对乌克兰全域进行了地毯式覆盖。基辅市长透露,此次袭击导致至少23人遇难,其中包括无辜的儿童,另有53人受伤。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社交媒体上发声,称此次袭击堪称俄罗斯史上规模最大的恐怖行径之一,俄军并未显现出停火的意向。此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。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全面升级以来,战火已蔓延逾三年。类似的空袭频发,而此次袭击尤为猛烈,不仅摧毁了电力设施、军工企业,甚至波及到居民区。乌克兰防空系统虽成功拦截了众多导弹,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,造成了惨重的损失。
8月23日,泽连斯基公开发言,明确指出乌克兰无需将中国视为其安全保障的提供者之一,并批评中国未能阻止战争的爆发,进而认为中国并不适合承担保障乌克兰安全之责。言辞间流露出坦率,实则透露出对中国的援助能力持怀疑态度,或至少不视中国为可信赖的合作伙伴。彼时,乌克兰正积极倡导自身的和平倡议,并强调对欧美援助的依赖,坚决将中国排除在战后安全保障名单之外。
然而,随着空袭的爆发,他的立场发生了显著转变。在8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及社交媒体上,他表达了对中国就当前局势作出回应的期待。中国曾多次呼吁避免战争扩大并实现停火,而俄罗斯的行动却与之背道而驰。他进一步指出,俄罗斯对平民区的攻击导致14名乌克兰人死亡,并呼吁中国公开发声谴责。这一前一后的态度转变,宛如180度的大转弯,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寻求帮助,其变化之快令人瞩目。
为何会是这种状况?简而言之,乌克兰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西方支持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,特朗普政府对于冲突的态度模糊不清,甚至白宫发言人将俄军的空袭行为称为“合理反应”,理由是乌克兰先前袭击了俄罗斯炼油厂。特朗普本人更是直接对泽连斯基提出批评,指责其为独裁者,未经选举产生,并暗示乌克兰需单独应对来自俄罗斯的挑战。
这对乌克兰而言,无疑是一场灾难。美国长期扮演着乌克兰最大的武器供应商和情报提供者的角色,若美国削减援助,欧洲各国恐怕难以独力承担。而欧盟内部亦陷入混乱,对于援助乌克兰的资金分配,争执不断。某些国家,如匈牙利,甚至公然表示亲俄立场。泽连斯基先前曾高调寻求欧美支持,但如今裂痕初现,他不得不寻求新的手段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中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,尤其是在中俄关系方面。泽连斯基大肆宣扬“中国能够制约俄罗斯”的论调,其本质意图在于逼迫西方世界持续提供援助,并借此转移国内注意力。
审视俄罗斯方面的局势,此次空袭并非空穴来风。俄方声称,此举是对乌克兰先前行动的反击,旨在打击能源及军备设施,然而,乌克兰方面的报告却显示,众多民用建筑亦遭受损害。在东部波克罗夫斯克地区,俄罗斯军队已集结约10万兵力,蓄势待发,准备发起新一轮的攻势,乌克兰前线局势愈发紧张。俄军的持续打击揭示了乌克兰防御的不足,关键基础设施的损失直接削弱了其抵抗力量。
乌克兰副总理甚至提出向盟友共享战场数据,作为换取测试新武器的底牌,这暴露了把国家当军工试验场的倾向,民众生命成了代价。俄罗斯国防部说,他们击落了不少乌克兰无人机,但整体攻势没停。冲突拖到现在,俄罗斯占据乌克兰近11.45万平方公里土地,占总面积19%,包括克里米亚和东部大片地区。乌克兰不控制任何俄罗斯领土,尽管8月6日乌军入侵俄罗斯库尔斯克州,但到2025年4月底,俄军基本收回。
中国的立场始终坚定,反复强调对话与谈判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,坚定维护各国的主权与平等,坚持不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,亦未依照乌克兰的剧本施加压力。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,在乌克兰问题上,我国立场始终如一,绝不会因外部压力而有所动摇。中国所倡导的安全观强调共同、综合、合作与可持续,其宗旨并非为任何一方利益服务。
泽连斯基的和平诉求实则暗藏私心,一方面对中国在初期未能发挥作用的指责不绝于耳,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介入其中,却对中国始终坚持的均衡安全架构视而不见。乌克兰情报指出,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物资,然而中国方面坚称并未提供武器,并强调双方的合作完全遵循国际法的规定。泽连斯基似乎忽视了我国外交的独立性,这种道德绑架式的投机行为存在明显缺陷,其逻辑亦存在矛盾之处。
军事上防御薄弱,政治上西方盟友态度摇摆不定,外交上则需借助多边机制寻求突破。国内质疑之声渐起,随着战事的持续,民众对政府的怨声载道日益增多。泽连斯基通过展现积极寻求多边解决方案的姿态,旨在巩固其执政的合法性,并为可能的妥协铺就道路。然而,仅仅口号喊得响亮,拉拢外部势力,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子弹的飞行不会因为求助而停止。
特朗普政府的余波影响尤为深远。自特朗普与普京通电话之后,美国对乌克兰援助的持续性开始引发质疑。特朗普直言不讳地表示,他不会再为乌克兰投入任何资金,甚至特别指出泽连斯基是一位出色的推销者。到了2025年2月,当泽连斯基访问美国之际,两位领导人会面时气氛骤然紧张,争吵升级,特朗普取消了原定的午餐安排和签署仪式,并最终将泽连斯基逐出白宫。特朗普曾对巴西和印度征收关税,并对俄罗斯的石油和武器实施制裁,但在乌克兰问题上,他的态度却显得相对冷淡。
北约秘书长指出,俄罗斯以支持朝鲜的核项目为代价,换取其军队投入战场,朝鲜军队已抵达乌克兰冲突前线,首位被俘的朝鲜士兵于2024年12月落入敌手。俄罗斯与朝鲜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,将军事同盟关系提升至新高度。据乌克兰情报部门透露,超过150名中国公民已加入俄军,其中两人于4月被俘并在记者会上表示,他们是被虚假的征兵广告误导,待遇恶劣,强烈渴望能够回国。乌克兰外交部已召见中国大使,对此表示出严重关切。而中国外交部则声明,这些说法毫无根据。
乌克兰问题还得靠自己。泽连斯基真想和平,早点坐谈判桌,和俄罗斯谈。靠外部势力,短期利益换不来长久稳定。民众经不起反复折腾,战争已造成数万人死亡,经济崩溃,人口锐减。俄罗斯入侵后,乌克兰推动加入欧盟和北约,但进程慢。2025年7月,泽连斯基签署争议法案,将反腐败机构职权归检察总长,引发全国抗议,欧盟称是倒退。最高拉达通过战时无法选举议案,强调泽连斯基合法性,但特朗普质疑他没选举是独裁者。
中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,未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,而是加强与俄的经贸合作,提供微电子和无人机零部件,并进口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俄罗斯石油。乌克兰虽拒绝中国的担保,却在危机时刻寻求帮助,这一行为暴露了其外交策略的投机性。俄罗斯在东部地区发起攻势,攻占克拉斯诺霍夫卡等地。乌克兰亟需权衡利弊,西方的承诺出现裂痕,而中国的价值愈发凸显。然而,中国坚守原则,不充当反俄的先锋。冲突持续,谈判需要各方的妥协,否则拖延下去,乌克兰的民众将继续遭受苦难。
国际关系之中,永恒的唯有利益而非朋友。泽连斯基由最初对中国的不信任转变为寻求支持,这背后是形势所迫。俄罗斯并未打算停手,而西方的势力相对疲软,乌克兰夹在中间,不得不寻求一种平衡。我们期待尽快达成共识,以免让无辜的平民继续遭受苦难。此事警示我们,和平之路不易,必须务实,切莫总是空谈。
#好文激励计划#
配资平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