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社交平台上出现很多网友发布“双十一李佳琦赔了20亿”的帖子,相关传言引发热议。
据悉,双十一促销期间,90后徐小姐反映,她提前在直播间蹲守付定金抢购预售商品,本以为预售会比现货优惠,付完尾款后却发现实付款均高于现货价格,部分差价达50-60元,其中一款面膜预售实付308元,现货仅291元,差价17元。她为抢红包耗费大量时间,对此深感荒唐。
此类预售价高于现货价引发争议,不少网友纷纷称“双十一李佳琦赔了20亿”。
就此传言,李佳琦在直播中回应称:“假的假的,不要听。”“真的就是那些黑我的人,你们可不可以换个方式?每年都一样,已经10年了。”
随着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拉开“双十一”购物节大幕,不少消费者提前进入“选货”模式。今年“双十一”,各大平台依然延续“战线拉长”策略,促销周期多从10月下旬持续至11月中旬。
在优惠规则设计上,今年各大平台拿出各自“打法”:京东与抖音于10月9日晚同步开跑,其中京东主打“现货开卖”,推出官方直降及跨店满减等玩法,抖音推出“一件直降”、消费券和专项补贴等;淘宝/天猫采用“预售+现货”组合,10月15日晚启动预售,10月20日晚开始支付第一波尾款并同步开启现货销售,主打官方立减叠加消费券、品类券等多重优惠;拼多多则于10月16日晚开启大促,主打整点抢券、跨店满减等玩法。
10月20日晚,随着消费者开始支付第一波尾款,“双十一 没便宜”话题冲上热搜。不少消费者在经历一番计算比价后发现,部分商品即便预付定金,最终到手价跟现货直买差不多甚至更高。一时间,“双十一 算不明白”等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共鸣。规则复杂、计算心累、实惠难寻,让不少人直呼“心累”。
(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张宝帆综合浙江在线、新闻晨报、都市快报、小红书app)
配资平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