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我把它整理成下面的表格:图片
你看这样是不是清晰明了很多,分了三类,健康、复杂或中等程度,非常复杂或较差。这就像给病人打分,看他的身体状况和合并症有多少。 血压这块儿越往后标准越宽松,从130/80降到150/90,为啥?因为身体条件差了,太严格的降压反而可能带来风险,比如头晕眼花,生活质量下降。 所以目标是安全第一,有效第二。 血脂呢,主要是强调他汀类药物的使用。 对于健康和中等程度的,只要没禁忌症,一般都建议用,但到了非常复杂或较差这一层,就要仔细掂量了,是不是用药的获益大于风险。 这时候二级预防就更重要了,也就是防止已经发生的血管问题恶化最关键的血糖控制目标。 你看hBA1c, 也就是糖化血红蛋白,它反映的是过去2~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。 目标值也是跟着健康状况走的,越往后目标越高。 比如,健康人群目标是小于7.5%,而非常复杂或较差人群可以放宽到8.5%。 空腹、餐后、睡前血糖的目标也类似,都是根据风险和患者情况调整。 这里有个重点,HBA1c 8.5%,大概相当于平均血糖11.1mmol/L,这个水平已经比较高了,不建议再放宽,因为高血糖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,比如脱水、伤口难愈合等等。 当然,如果患者反复发生严重低血糖或者治疗负担太重,也可以考虑更宽松的目标,但那是特殊情况下的权衡。0260岁以上老人还应该考虑什么治疗原则? 说到老年糖尿病患者,那真是个精细活儿,他们往往身兼数职,可能还有心脏病、肾病、关节炎一大堆毛病,认知功能也可能下降。 这时候,咱们医生就得像侦探一样仔细评估,不能光盯着血糖降了多少。 首要原则是安全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,过度追求低血糖目标,可能会让他们因为低血糖发作而摔倒、昏迷,甚至危及生命。 所以治疗方案要尽量简化,别整得太复杂,让老人家记不住,用不好。 如果某个治疗带来的好处不大或者风险很高,那就要考虑去强化治疗,也就是适当放松一下目标。比如胰岛素的选择就得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。 视力好不好,手稳不稳? 万一低血糖了,他自己能不能处理,这些都得想清楚。空腹血糖高,就先用基础胰岛素。 如果吃饭前后都高,那就得考虑预混胰岛素或者基础加餐时胰岛素的组合拳了。 还有用药,老年人常常吃很多药,咱们得特别小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。 比如,有些药是通过肾脏排泄的,如果肾功能不好,就容易蓄积中毒,有些药会让心脏负担加重,心衰的老人就得慎用。 还有些药影响骨头,骨质疏松的老人要注意,缺氧状态下,某些药物可能增加乳酸堆积的风险。 另外,如果需要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,需要用到对比剂,这时候就得提醒老人多喝水,并且短期停用二甲双胍,因为二甲双胍和对比剂一起用有罕见带严重的风险。 总之,对老年人,我们要多一份耐心,多一份关怀,从他们的角度出发,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平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