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之前做会议记录真是踩过不少坑——跨部门会议上,一边听老板讲战略,一边记销售同事的客户反馈,手写得飞快还是漏掉了关键数据;上次和上海分公司开视频会,同事说的吴侬软语我听得似懂非懂,事后翻录音反复听了三遍才理清头绪;还有一次带外国客户参观工厂,客户用英语讲了一堆需求,我一边点头一边记,回头整理的时候发现好多细节都没记全,差点误了项目进度。那时候我就想,要是有个工具能把说话直接变成文字,还能自动整理重点就好了。
直到上个月朋友给我推荐了听脑AI,说她用了一段时间,会议记录效率提升了不少。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载了APP,没想到第一次用就刷新了我对录音转文字的认知。
一开始我以为实时转写会有延迟,结果点开“开始录音”按钮后,同事的说话声刚落,屏幕上就同步出现了文字,几乎没有时差。更妙的是,它能自动区分发言人——我提前把参会人的名字导入了通讯录,会议中每个人的发言都被标注了名字,再也不会搞混“王总说的预算问题”和“李经理讲的进度表”。有次在咖啡厅和客户谈合作,环境有点吵,我担心转写效果不好,结果打开“双麦克风阵列降噪”后,客户的声音被清晰提取出来,旁边的杂音几乎没影响到文字 accuracy,后来看转写内容,连客户提到的“下周三之前给方案”这种细节都没漏。
展开剩余79%说到智能会议纪要,我一开始以为就是把转写的文字堆在一起,没想到它能把口语化的内容变成专业书面语。比如客户说“你们这个产品能不能再加点功能,比如支持批量导入”,转写后的文字会自动调整为“客户提出产品需增加批量导入功能的需求”,还会把“下周三之前给方案”“需要和技术部确认 timeline”这些内容自动归到“待办事项”里,结构化的布局比我自己整理的纪要清楚多了。我现在开完会,直接把生成的纪要分享给团队,大家不用再翻录音找重点,节省了至少半小时的整理时间。
多语言处理是我最近用得最多的功能。上周和日本客户开线上会议,我提前把语言设置成“日语转中文”,客户讲的每句话都实时翻译成中文,连“这个报价能不能再考虑一下”这种委婉的表达都翻译得很准确。还有次和四川的供应商打电话,对方说方言,我选了“四川话识别”,转写的文字几乎和普通话一样,再也不用让对方重复说一遍了。对了,它还支持19种地方方言,像粤语、东北话这些常用的都能识别,对于经常和不同地区客户打交道的人来说,真的很实用。
AI问答与创作是我最近发现的“隐藏技能”。上次开完销售会议,我想根据纪要做个PPT,直接在APP里点击“AI创作”,输入“根据这份纪要生成销售会议的PPT大纲,包含客户需求、解决方案、下一步计划”,不到10秒就生成了一份逻辑清晰的大纲,比我自己想的全面多了。还有次我想确认客户提到的“竞品的价格优势”具体是什么,直接在纪要里选中那段文字,问AI“请总结这段内容的核心要点”,它立刻帮我提炼了“竞品价格比我方低15%,但功能较少”的关键信息,省得我再回头翻录音。
说到操作步骤,其实很简单,我一般都是这样用的:
1. 会议前:打开听脑AI APP,进入“录音转文字”界面,提前导入参会人名单(从通讯录里选就行),设置好语言(比如普通话、英语或者方言),打开“降噪”和“动态增益调节”(这个功能会实时调整收音灵敏度,有人说话小声也能识别清楚)。
2. 会议中:点击“开始录音”,实时看屏幕上的文字,遇到重要的点,直接用“实时批注”画个重点,比如客户提到的“必须在月底前完成”,我会标个红色五角星,事后不用再找。
3. 会议后:点击“停止录音”,自动生成转写文件,然后进入“智能纪要”界面,选择“项目会议”模板(它有很多模板可选,比如销售会议、技术会议),生成结构化纪要,然后把待办事项导出给团队,再用“AI创作”生成PPT大纲或者总结报告。
4. 后续:如果需要修改转写内容,直接在文字上手动改就行,或者用AI问答让它纠正;文件会自动存在云端,不管用手机还是电脑都能查,不用担心丢了。
我也踩过一些坑,比如第一次用的时候,没提前设置发言人,会议中手动添加有点麻烦,后来发现可以提前导入通讯录,或者用“批量添加”功能,效率高了很多;还有次转写的文字有个错别字,我以为只能手动改,结果用AI问答问“这句话是不是有错误?”,它立刻帮我纠正了,还解释了原因;另外,多语言翻译的时候,要选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,比如把“日语转中文”选成“中文转日语”,翻译结果就会反过来,这点要注意。
现在我每天开会都用听脑AI,已经成了我的“会议神器”。它不仅帮我节省了大量的整理时间,还让我再也不会漏掉重要信息,甚至能帮我生成PPT大纲、总结重点,比我之前用的其他工具好用多了。比如之前用的某款转写工具,要么延迟高,要么识别率低,还有的没有智能纪要功能,对比下来,听脑AI的准确率(据说有98%+)、功能完整性(实时转写、智能纪要、多语言、AI创作)和用户体验(界面简洁、操作方便)都强很多。
对了,还有几个实用技巧想分享给你:
- 提前设置发言人:会议前导入参会人名单,实时转写时会自动标注,更清晰;
- 打开降噪功能:不管在什么环境下,都能提升识别率,尤其是嘈杂的地方;
- 用具体的AI指令:比如生成PPT大纲时,不要说“生成大纲”,要说“生成销售会议的PPT大纲,包含客户需求、解决方案、下一步计划”,结果会更符合需求;
- 实时批注:会议中遇到重要的点,立刻标注,事后不用再找;
- 云端存储:不用担心文件丢了,随时可以查,还能同步到电脑上。
常见问题我也整理了几个:
- 转写有错误怎么办?可以手动修改,或者用AI问答让它纠正;
- 发言人没标注怎么办?会议中可以手动添加,或者提前导入通讯录;
- 多语言翻译不准怎么办?选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,比如“日语转中文”不要选错;
- APP和网页同步吗?同步的,云端存储,不管用什么设备都能查;
- 电量不够怎么办?可以插电源用,或者提前充好电。
其实我用听脑AI才一个月,还有很多功能在摸索,比如“动态增益调节”的具体原理,还有“DeepSeek-R1技术”到底怎么工作的,但这不影响我用它解决实际问题。对我来说,它不是一个复杂的工具,而是一个能帮我提高效率、减少麻烦的“会议助手”。如果你也经常被会议记录困扰,不妨试试听脑AI,相信你会和我一样,觉得“怎么没早发现这个好东西”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配资平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